“时隔两年,收到了前老板发来的微信。”5月20日,从格力离职两年的孟羽童突然发布了这么一则温情的帖文。这天,各大商家还沉浸在情人节的叙事套路里,而格力,显然想搞点“浪漫”的大动作。
从孟羽童发出的截图能看到,董明珠慷慨邀约:“我带你去吃饭”——似乎是要冰释两人此前的争议和隔阂。
而孟羽童则动情地感慨:作为朝夕相处共事过两年的人,我总是能感受到她内心最纯粹和善良的一面。
孟羽童在社交媒体发布的帖文/图源:孟羽童Morita
两年前,董明珠和孟羽童还因突然离职一事,隔空对战,闹得很不体面。
两年后,双方则突然变成温情的上下属,相互怜惜,惹得外界议论纷纷。不少网友表示:这是职场版的“再见爱人”。
实际上,这些温情不过是流量戏码的一部分——他们两人的种种行为,不过是在为昨晚,5月23日的一同现身“格力明珠精选”直播间,进行直播带货的预热罢了。
在直播带货的江湖里、在流量面前,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董明珠与孟羽童的“再爱一次”也并非简单的个人情感选择,一切不过是多重现实因素驱动的理性决策。
“董氏批评”与年轻人
周五晚的直播,董明珠依然爆出了很多金句。
在直播的一开始,董明珠含笑搂着孟羽童,但她直言,孟羽童还是孩子,“该关心的关心,该批评的批评”。
然后,她不留情面地“批评”道:“你丧失了一次最好的机会,格力平台很大,你以为自己搞代言、给别人做广告、好像收入有了一点,但你失去的更多。”
“最后一次叫你离开的时候,确实是你犯了很大的错误。因为要讲规矩,我们在工作当中一定要讲原则,情感是另外一回事。”对于外界关心的离职风波,在这次直播中,董明珠也侧面提及了。
董明珠在直播中搂着孟羽童/图源:格力明珠精选直播截图
不过,两人合体直播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给格力的产品带货。
直播中,两人简单地寒暄后,格力产品的链接便逐渐上架。此次直播时长两小时,涉及了100多件格力的产品。随后,“孟羽童是否再回格力”“董明珠回应开除孟羽童”等等词条,在5月23日晚登上了话题热搜。
不管董明珠和孟羽童所谈及的话题和互动是否有意为之,从四年前她们同录一个综艺开始,这一对“霸道老板+美女打工人”组合,就一直霸占着公众视野。
“霸道老板+美女打工人”的组合
董明珠和孟羽童最初是在综艺牵手的。2021年,在芒果TV自制的职场综艺里,孟羽童在一众名校选手中脱颖而出,成为董事长秘书。而他们在节目里已经表现得相当亲密,到海边散步时,孟羽童主动挽起了董明珠的手,“和董总这样走一走,好幸福”。
在公开场合,董明珠满意地表示,有意将她培养为“第二个自己”。后来,按照孟羽童发布的视频所说,她在格力的工作包括了行政、接待、媒体活动、跨部门对接等等。
此外,孟羽童还参与了官方直播。“明珠羽童精选”的直播账号,就是格力在其加入后新设的。但随着其渐渐淡出幕前,转向市场部工作,账号名改为“格力明珠精选”。在格力期间,孟羽童的个人账号粉丝逐渐增加,2023年,其抖音账号粉丝达到200万。
直播账号更名为“格力明珠精选”
一位是从销售强人起家的传统企业家,管理严格,自立自强;另一位是名校毕业的KOL新贵,喜欢个性、噱头和标签,会在面试时突然跳起中国舞——她们两人的人设结合很矛盾,但也因此充满了“甜蜜”“爽剧般”的话题度。
不过,随着孟羽童离职,两人的“隔阂”逐渐公之于众。
根据上海证券报报道,2023年5月,孟羽童离职的消息传出后,格力市场部员工称,孟羽童在公司期间“经常旷工参加商务活动,接私活”,在公司与其谈话后仍进行相关活动,未有改进。
离职后,董明珠不断在公开场合释放出她对这位前秘书的不满。比如,2023届大学生入职仪式上,董明珠直截了当地表示:“其实当时我看她很勤奋,我希望她能够成长起来,所以我说你在我的身边当秘书。当秘书连个文都写不出来,我不知道是什么秘书,反而借助我们平台变成个网红,已经在公司起到不好的作用……所以把她开出去。”这次演讲,也侧面证明了孟羽童是被格力开除的。
董明珠曾在格力2023届大学生入职仪式公开批评孟羽童
不到两年的“接班人”来去匆匆,是资本画饼,还是年轻人的职业规划多样性?消息传出初期,舆论猜测纷纷。有人认为,“董孟之交”从头至尾只是一场炒作,也有人认为,是年轻人吃不了苦,或是格力对孟羽童不够好。
董明珠乐意在公众面前描绘她对年轻人的想象:少拿工资、勤勤恳恳、多讲奉献。同时,她又频繁和各路年轻人合作。
譬如,最典型的就是,任命科技测评达人王自如为渠道改革项目负责人。董明珠希望借助外部力量进行企业深层次的变革。
既想靠近年轻人,却又想和年轻人保持距离,董明珠在一次次批评和教导中,成为了那位不缺话题的“网红”。
格力需要什么样的流量?
根据报道,5月23日晚的直播,在开播30分钟后,账号的带货成绩就登上了“大家电榜”第一名,是当晚各平台热议的对象。格力不仅能借此为即将到来的“6·18”购物节预热,还能重新塑造大众对于董明珠的印象。
在公开场合,董明珠不缺乏流量,因为她总有一些“惊人言论”。
近期,在股东大会里,她说“绝不用海归派”,理由是只在国内高校里培养自己的人才。此言一出,响彻舆论圈。
在更早前面对和雷军的激烈竞争时,她暗暗“内涵”对方,“有人成了首富,但你看看给股民分了多少钱,只是靠炒高股价”;
在面对35岁难就业的社会问题时,董明珠则认为是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不愿意低下头”。
部分支持者认为,董明珠这个人快人快语、性格直爽。但更多互联网上冲浪的年轻人,将她视为,固执与霸道,甚至是不合时宜。
董明珠和孟羽童
董小姐之所以成为常年登顶热搜的话题女王,一方面,董小姐性格或是如此——与很多低调的制造行业的企业家不一样,她本人乐意参与公共话题和媒体采访,对怎么用人、怎么管理企业、怎么看待人生有着满腔的表达热情,而且,她对自己的表达有着绝对的自信。
另一方面,此时的格力需要董明珠的流量。
2025年4月22日,格力电器进行公司董事会换届选举,董明珠顺利当选新一届董事,并再次当选董事长,开启了执掌格力的第五个任期。更早之前,2012年,董明珠担任董事长职务,在这九年时间里,她犹如一个不知疲倦的狂人,带领格力从百亿营收的规模到2000亿营收的量级,是行业内当之无愧的巨头级企业。
不过,到了2024年,从格里的业绩报告里,能看出这家企业的隐忧。去年,格力的营收同比下滑7.31%,成绩为1900亿元,该项数据相当于回到了2022年。美的、海尔、格力是家电行业里的三巨头,但对比三家去年的业绩,只有格力出现了下滑趋势。
格力2024年的营收情况/图源:格力电器2024年年度报告
为什么会这样?从财报来看,主要是包含空调在内的消费电器板块下滑,收入同比减少4.29%至1485.6亿元,占总营收的78.54%。
空调品类的竞争日趋激烈,格力的优势进一步被削弱。盐财经此前曾报道过,董明珠和雷军关于专利权纠纷的口水仗,源于作为后来者的小米入局了格力的优势赛道:空调。
尽管两者市场份额还有很大差异,但凭借营销优势,小米在国内的线上市场份额已经来到了行业第三的位置。
尽管在盈利能力上,格力仍然保持着很强的韧性——2024年,其归母净利润业绩突破300亿元,创下历史新高——但格力深陷到新业务增长的焦虑泥潭里,一直没能走出来。
为了打破消费者对“格力=空调”的固有认知,2025年开始,格力的线下门店陆续更名为“董明珠健康家”,里面售卖着冰箱、洗衣机、全屋净水、小家电等全屋智能家电设备,号称打造像星巴克那样能吸引年轻人的“第四空间”,“我们需要更多增进跟年轻消费者的交流,通过好看的线下店场景,让年轻人愿意进来看一看”。
格力的线下门店陆续更名为“董明珠健康家”/图源:社交媒体截图
盐财经记者注意到,此次直播在开场介绍完空调产品后,第二个介绍的品类是格力的美容仪。这款微电流美容仪的售价日常价格14000元,活动价格9800元,定位高端。它最早在2024年开售,是“董明珠健康家”里的热门产品。
按照直播间的说法,这款价值9800元的美容仪,“很多珠海女企业家都在用”。然而,据媒体报道,在这个观看峰值超3万人的直播间,开售半小时后,仅卖出2单美容仪,距离直播结束15分钟时,仅卖出4单。
格力的微电流美容仪
既要吸引年轻消费者,又要推广家电业务的多元化,可以看得出来,格力转型有着迫切的决心。
此前,格力尝试入局手机、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可以说是较为失败,2024年绿色能源业务收入仅172亿元,增长0.8%,未能形成规模效应。而芯片、医疗器械、预制菜等领域的尝试也尚未有成效,虽然转型决心坚决,但对比起已经把消费电器销售额比重降至34%的美的来说,格力的路还很长。
面对多元化转型不顺利的说法,董明珠曾公开回应:“我从来不认为不顺利,我觉得很好,大家对我期望太高了,希望我明天装备业务就可以做到1000亿,跟空调规模一样。世界上还没有哪个企业能做到,我更不可能。我们的战略基本上没错过,只是现在的成长速度是不是能够快一点?”
流量是助力,有时候也是反噬的力量。格力如今的产品和董事长有深度的IP绑定,对产品的销量增长和质量保证有着一定的助推力,但也很容易因为部分言论激怒网友,使得格力失去了新生代消费者的喜爱。
而目前,孟羽童在全网粉丝数超过400万。因此,站在格力的视角来看,董明珠再次牵手孟羽童是这家企业吸引Z世代消费者的关键流量入口。孟羽童过去“职场逆袭”人设与年轻消费者能产生共鸣,是格力突破“传统制造业”刻板印象的一座桥。更重要的是,格力已经不能再依赖“董明珠”一个人的IP了。
在注意力经济时代,董明珠的种种实践验证了“争议即生产资料”的商业逻辑。但现在,格力急需“董明珠”之外的故事。而最爱格力的董明珠,最终决定,再一次向年轻人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