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际之门40万块GPU!奥特曼千亿豪赌电网险崩(组图)

1000亿美元,砸出什么成果了?刚刚,一位记者深入阿比林基地,独家揭开了「星际之门」超算的神秘面纱。工人们007赶工,奥特曼、孙正义亲自坐镇,要在这片土地上重塑AI世界格局,这绝对是一场人类未来的豪赌。问题是,他们能赌赢吗?

星际之门数据中心内部,首次曝光了!

就在刚刚,记者Emily Chang探访了德州阿比林的星际之门基地。

这项特朗普就职典礼第二天就官宣的、意义非凡的5000亿美元AI未来投资计划,第一次如此详尽地展示在我们眼前。

随后,这位记者还和OpenAI CEO 奥特曼、软银CEO孙正义畅谈了星际之门的意义:为何要斥巨资与甲骨文合作,打造全球最大的AI数据中心。

纪录片的播放量已经突破136万

星际之门实地探访,出发!

从特朗普讲出这句话开始,阿比林的这块1200英亩的土地,注定会不平凡。

「星际之门,把这个名字写在你的书里,因为在将来,你必定会听到很多关于它的故事。」

现在,在德州阿比林,第一座星际之门已经建造起来。

在这片土地上,将建起一座座建筑,生产出推动AI革命的芯片。

这个世界最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将创造全新的经营方式,真正推动人类进步。

要知道,在星际之门的消息首次宣布时,曾遭到了诸多质疑。

许多人怀疑,这些工程简直大到难以置信,而OpenAI、软银、甲骨文并不能拿出这么多钱来。

这真的是只是一场炒作吗?

记者Emily Chang,带我们来到了星际之门如火如荼的建造现场。

她探访的当天,已经有2200名工人在现场施工了。

星际之门基建项目的核心人物,是Chase Lochmiller。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数据中心初创公司Crusoe的创始人,而Crusoe正负责监督这个庞大的项目。

星际之门将包含8个建筑,每座建筑中都会有完全互连的大型GPU集群,总共有多达40万块芯片,这也让它成为世界上已知最大的计算集群之一。

迄今为止,OpenAI、软银、甲骨文等,已经为这个项目投入了1000亿美元。随后,项目还会扩展到更多站点,投入资金也将达到5000亿。

接下来,数据中心大冒险,开始!

数据中心内部,是这样的。

接下来,他们来到了一个GPU数据大厅,这里会有一个非常大的Blackwell GPU集群。

Blackwell是英伟达最新的AI优化芯片。

一旦八栋建筑完工,每栋建筑将容纳多达5万块芯片。

画面中头顶上这些管道,就是大型液冷装置,它们将冷水输送到集群中的各个地方,使其降温。

因为GPU运行时的温度非常高,冷却它们的过程,每天会消耗数百万加仑的水。

不过,星际之门想出了一个神奇的「开环冷却器」架构,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这个系统中,液体会永久被封闭在管道中,只要注入一百万加仑的水,就可以一劳永逸了。

007不眠不休赶工

阿比林的这个数据中心,被命名为「Project Ludicrous」(荒唐计划),项目预计在2026年中期完工。

为此,Lochmiller带领着工人们以24*7的速度全天候赶工,昼夜不停,争取达到有史以来最快的速度,甚至要快过一百兆瓦数据中心。

为何要追求这般疯狂的速度?

当然是因为,星际之门实际上等同于更大规模的AI竞赛!

微软、Meta、谷歌、亚马逊、xAI,所有大厂都在火速建设自己的AI数据中心,数百亿美元的巨款说砸就砸,眼都不眨一下。

谁都想成为第一个造出AGI的人。

而OpenAI病毒式传播的吉卜力时刻,也让奥特曼愈发意识到:星际之门,越快建成越好!

他表示,这股吉卜力热,是从未有过的疯狂,但是生成AI图像并不是一项低计算任务。他被逼得在X上直呼:GPU融化了!

最后,OpenAI只能被迫借用研究中的算力,同时放慢一些其他功能的速度。

这也让他们意识到:如果能有数十万个闲置的GPU,就能应对这种程度的需求激增了。

星际之门这个点子,是怎么碰出来的?

所以,奥特曼是这样和孙正义、Larry Ellison这些大佬交谈,碰出「星际之门」这个点子的?

在采访中,他表示,自己曾有两次在世界各地长途旅行,目的就是为了与开发商和政府交谈,同时了解供应链的情况。

在一次会面中,他和孙正义讨论道:究竟该如何实现超大规模的计算?

他们相信,为了达到AGI,建造星际之门是必须做的事。

所以,5000亿美元的成本,是怎样计算出来的呢?

奥特曼表示,根据目前的增长曲线预测,这个数字涵盖了他们认为未来几年所需的产能。

现在,数据中心已经在全球各地建起来。许多国家已经认定,数据中心这种关键基础设施,必须加速建设。

星际之门总发电量,1.2千兆瓦

在奥特曼看来,2025年是智能体年,世界上将有很多智能体,帮人类去完成已知的工作。

而在2026这一年,他希望能见证AI帮助人类取得真正的科学进步。

而要实现这一点,只靠建造一个充满芯片的建筑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能源。

而这,可能成为AI发展最大的限制因素。

在20年前的数据中心中,单个机架的功耗通常在2到4千瓦之间。

但在今天,如果采用英伟达最好的配置,每个机架的预算就是130千万,这几乎是两个数量级的增长。

可以这么说,向ChatGPT提问,所消耗的能量大约是谷歌搜索的10倍。

就支持工作负载的基础设施数量而言,这是一次彻底的转变,已经成为了主要瓶颈。

也是因为如此,数据中心不能建在任何地方,而是必须找一个拥有大量可用电力的地点,而德州西部,恰恰符合这个条件。

下图中,就是第一座200兆瓦的变电站。

而且,这里还将建起一座一千兆瓦的变电站,因此站点的总发电容量将达到1.2千兆瓦。

这种级别的电量,能为75万家庭、2600辆特斯拉Model 3或1亿个LED灯泡供电。

而随着未来几年,越来越多的AI数据中心上线,它们会给已经不堪重负的电网,增加数千兆瓦的需求。

据估计,到2035年,数据中心会消耗美国8%以上的电量。

其中一半需求来自可再生资源,另一半还是主要来自煤炭和天然气。

甚至,Crusoe在星际之门现场直接建起了自己的燃气发电厂,作为备用。

记者向Crusoe提问道:每家大型科技公司都承诺到2030年实现净零排放,AI目标跟气候目标是否背道而驰呢?

对此,他回答道:在我个人看来,这些承诺都无法实现,实际使用的能源,是无法实现百分百的无碳发电的。

星际之门5000亿豪赌,结局是什么?

如今,星际之门似乎拥有实现目标所需的资源,但巨额投资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在过去几年里,数据中心的支出大幅增加。仅去年的资本支出,就已经超过了2000亿美元。

而人们真正关注的大项目,只有两个。

一个是位于阿比林的星际之门,另一个就是马斯克在孟菲斯的数据中心项目。

为了星际之门,OpenAI、软银和甲骨文真的会投入5000亿美元吗?

有业内人士暗示,这个数字不可能真的达到,并且指出软银一向喜欢在炒作周期成熟时买入项目。

对此,孙正义是这样表示的:我们很有信心实现这一目标,因为我们并不需要在一天内投入5000亿美元,可以一步一步来。

他为何如此有信心,在星际之门上能赌赢?

面对记者的提问,他给出了非常模糊的回答:当你拥有信念和激情,你会从错误和伤疤中学到更多,这会让你更强大。

为星际之门投入的钱,都花到哪里去了?

如今,看着这40万块芯片(保守估值也有1520亿美元),我们会知道,目前真正的赢家,只有英伟达。

说到底,星际之门是否太夸大了?发展AI真的需要这么庞大的基础设施吗?

DeepSeek的出现,已经让很多人开始反思了。它的性能已经能比肩美国最先进的模型,但使用的计算资源却要少得多。

所以,星际之门是不是一个错误,其实根本无需建造?

给奥特曼的灵魂拷问

对此,奥特曼回答说,DeepSeek团队很有才华,但他们还没有找到比我们更有效的方法。

他也承认,一定存在更高效的方法来驱动AI,但如果OpenAI能以AI价格的1/10提供服务,人们的使用次数就会增加20倍,这种情况下,就仍然需要两倍的计算量来满足需求。

不过,微软似乎不这么认为。他们已经宣布,暂停或取消在美国及国外多个数据中心的建设。

但奥特曼仍然选择坚持到底。

记者问道:你对于OpenAI成为一家财务上可持续发展、盈利能力足以证明投资合理性的公司,有大信心?

奥特曼表示,虽然在做一些前所未有的事,但我们目前做得很好。

当然,如果某一天人们不愿意再为AI付费,OpenAI的财务状况就会很困难。

在奥特曼看来,AI必然会导致一些工作岗位消失,也会创造一些新的工作岗位。

而且,世界也没有准备好迎接机器人时代。

在某一天当我们走过街头,就会有七八个机器人从我们身旁走过,这种感觉会非常科幻。

这一天已经近了。

不过当我们回到现实,就会看到OpenAI在2024年已经亏损了50亿美元。仅仅增加算力,也并不能保证AI模型一定会性能更强大,甚至发展到AGI。

星际之门的5000亿赌注,最终会得到回报,还是会打水漂?

多年以后,我们将见证这个问题的答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