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争片中,很难看到被用心塑造、完整呈现的女性角色,但电影《志愿军:浴血和平》中,李晓(张子枫 饰)和林月明(宋佳 饰)这两位女性,非但没有沦为背景板,反而在互相托举中,展现出刚柔并济的女性力量。
哥哥战死沙场,父亲生死未卜,沉浸在悲伤情绪中的李晓,一开始无法理解为何要坐下来与敌军谈判,这对牺牲的人不公平,只有到前线去作战,才是正确的选择。但看到林月明带病上阵,在外交谈判时展现出的强大气场和临危不乱的姿态时,她明白了原来不是到战场上厮杀才叫勇敢,在谈判桌上用唇舌争取和平,也是冲锋的一种方式。
原本害怕错误,连递交文件都忍不住双手颤抖的李晓,在创伤中迅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战士。在谈判时,面对敌军的无理要求,她掷地有声地一句“绝不可能”,让观众看到了这个角色的蜕变。
林月明一开始以为,只要放下仇恨,就能迎来和平。但随着丈夫牺牲,自己身体也逐渐垮掉恐怕无法与儿子团圆,让她逐渐认清现实,只有牺牲才能换来和平,她要熬到和平协议签署的那一刻。
在痛苦中坚守的林月明,始终展出中坚韧克制的一面。在谈判桌上被敌军挑衅时,她没有火冒三丈,而是不卑不亢地说出“你们先签字”,顿时让对方哑口无言。
在战争中不断淬炼成长的李晓,成为了林月明最坚实的倚靠,林月明的坚韧风骨,也是李晓不断追随的光。
两人在病房里对稿子时的互相纠正,在谈判前对词义的反复斟酌修改,在争吵后互相理解关照,在关心对方时倒热水披外套的动作,这些剧情呈现,都是李晓和林月明之间产生羁绊的具像化体现。
影片没有过多的台词堆积,而是用一个个细节,将女性之间的救赎展现的淋漓尽致,其中,有这样一幕场景令人难忘。
面色苍白的林月明躺在病床上望着窗外的阳光时,眼泪忍不住划过脸颊,她在等待和平的到来,而身边站着的李晓,就是她的未来延续。所以,当李晓推着林月明进入会场后,眼神中带着终于完成使命的坚定目光看向林月明时,林月明的一句“我看见了”,是前辈与后辈之间最隆重的接棒仪式,让人忍不住潸然泪下。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中两位女性的名字还有很深刻的寓意。李晓名字中的“晓”寓意着破晓,是对走进和平岁月,感受万家灯火和盛世繁华的期待。林月明名字中的“月明”,也暗喻守得云开见月明。
影片的最后,当李晓用父亲曾经带上战场的那把钥匙打开家门时,也不禁让人联想到林月明送给她的那根钢笔。临终前,林月明把染血的钢笔交给李晓,在这个过程中,没有多余的台词,所有的情绪都从眼神中传达,来进行使命的托付和精神的传递,让人难忘。
钢笔是战争中的武器,钥匙象征着和平回家。林月明和李晓的角色命运和精神传承,在影片落幕时也实现了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