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握百万存款 在深圳算富人吗?银行道真相

“在深圳这样一个拼搏努力的城市,挣到100万元只是起点,算不上富人。”一位银行客户经理对记者感慨道,这句话或许能引起不少市民的共鸣。连日来,伴随着各大银行集体下调利率,很多市民发现“躺平”越来越难。三年前存100万,利息能买一辆车,现在存三年,现在只够加3年油。直面当前低利率的大环境,这既是一道生计命题,也是数学考题,更是哲学难题。为此,南都·湾财社推出“百万存款计划”系列,本期我们将透视百万级存款的“含金量”:它离“衣食无忧”有多近,离“躺平深圳”又有多远?

1

“100万听起来很多,但花起来也很快”



3%以上的定期利率曾是常态。南都·湾财社记者查询历史数据发现,在2022年9月15日,国有六大行和招商银行集体下调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之前,各大行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普遍在2.75%以上,当年上半年,工农中建四大行有不少产品3年期存款利率最高可至3.15%,部分商业银行大额存单利率甚至超过3.5%。

徐先生就是众多“百万元户”中的一位,事业高峰期年收入曾超过百万元。他向南都·湾财社记者展示了2018年存的一张三年期存单,当时的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4.2%。“因为我并不擅长理财,有资金主要投资房子商铺,或者放在银行。以前的利息还能覆盖部分家庭支出,如今只能感慨利息缩水太快了。”徐先生说。

随着近期各大银行集体下调利率,百万存款三年期的利息较三年前缩水近七成。自5月20日工农中建四大行和交通银行公告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后,三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1.25%,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更是首次跌破1%至0.95%。

100万存款的利息已不足以让人“躺平”。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8227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34557元。现行利率之下,100万存款已难以覆盖个人日常消费支出。

需要指出的是,拥有百万存款的人群已属于相对富裕的少数,其消费水平往往也高于全国平均。

“100万听起来很多,但花起来也用得很快。”徐先生细数了这些年家庭的一些大额消费,50多万的车子,孩子几十万的教育支出,近几年的几次家庭旅行接近十万,体检和老人医疗支出也有几万元,这还不包括超过一百万的房子和商铺。“房子车子的社会属性太强了,不想买也得咬咬牙买。”作为70后,“上有老下有小”的徐先生如是认为。

2

在深圳没有三五千万难言财富自由?

尽管是银行眼里的“优质股”和“顶梁柱”,徐先生们的压力山大却是常态。显然,百万存款人群距离“财富自由”还较远。

那么,实现财富自由梦的标准是什么?按照《2021胡润财富自由门槛》,报告细分到中国一二三线三类城市,主要考虑常住房、金融投资、家庭税后年收入、现金、公司股权等净资产。



胡润(图片来自网络)

胡润研究院指出,中国三线城市的入门级财富自由门槛是600万元,主要包括一套120平米的市区常住房、2辆车、20万元的家庭税后年收入和250万元的金融投资,二线城市是1200万,而以深圳为代表的一线城市的入门级财富自由门槛更是高达1900万元。

某头部商业银行资深财富规划师李先生曾服务过不少高净值客户。他向记者分析,如果想要在一线城市比如深圳实现“躺平”,首先您需要至少有一套没有贷款的房子作为自住,可能这套房产就值1000万以上。这类客户一般不只有一套房,可能名下有两到三套房且还清贷款。这样除了自住加上投资型的房产,以及在银行的金融类资产,可能净资产达到3000万到5000万,“可能才算是在一线城市的财富自由”。

3

高门槛难达到?FIRE一族照样财富自由

不过,年轻的你,也不必对这个高标准耿耿于怀。记者注意到,在年轻人群体中,一种更为“轻量”的生活哲学已兴起——FIRE(Financial Independence, Retire Early,即财务独立、提前退休)。

据了解,在一些社交平台上有许多FIRE生活、“穷人版”FIRE的小组,探讨如何低存款实现不工作的生活。这些年轻人身上一般有着数字游民、不婚不育主义者、极简主义者等标签,他们实现FIRE的存款门槛从几十万到几百万不等,只要能不朝九晚五工作也能支撑起基础生活,他们就已视为成功FIRE。

在豆瓣平台“FIRE生活”小组中,可以看到已实现FIRE的组员记录自己在北京的月支出,两人一狗,无娃无贷,一个月花费仅1600元;也有人提问,34岁未婚未育的女生,300万在广州无房能不能FIRE;还有人记录自己35岁在上海,每年存20万,计划存够200万就FIRE。他们生活状态、收入水平、所在城市各异,但都有着实现财富自由、提前退休的共同愿望。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王鹏对南都·湾财社记者表示,FIRE运动通过重构收支逻辑实现财务独立,以极简消费降低生活成本基数,同时通过长期投资构建被动收入流,最终摆脱“为工资而工作”的生存模式。这一模式本质是年轻一代对工作意义的重新定义——从“生存工具”转向“自我实现载体”。“FIRE运动体现了年轻人对‘内卷’的反抗,对消费主义的批判,是年轻一代在高成本生存与低欲望自由之间的权衡。”王鹏说。

不过,普通人的幸福感很大程度来源于稳定性,而FIRE生活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差。正因如此,有些人即便实现了FIRE,也未必会一直维持这种状态。王鹏提醒,FIRE模式短期可行但长期需动态调整。生育、重大疾病、投资亏损等变量可能快速消耗存款,而当前低利率环境进一步削弱了被动收入的稳定性。因此,靠100万元甚至更少实现“躺平”,更适合作为阶段性目标,而非终身解决方案。

实际上,从银行对客户等级划分看,百万存款是一道分水岭,它不是躺平的“护城河”,但足以让你成为客户经理眼里值得长期经营、高看一眼的“蓝筹股”,也是奋斗者们拥有进阶更高财富圈的“敲门砖”。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