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看骂的凶,欧洲进口印度柴油9月飙至纪录新高

前脚美国还在联合盟友指责印度“低价买俄油、转手高价倒卖成品油牟利”,后脚欧洲就用创纪录的进口量给出了“真香”答案。

路透社2日援引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船运数据公司Kpler以及两位贸易消息人士的数据显示,欧洲9月从印度进口的柴油量飙至130万至140万吨(折合970万至1040万桶),创下2017年有统计以来同期最高纪录。这种“嘴上批评、身体诚实”的操作,正是欧盟对俄能源制裁陷入自我悖论的生动注脚。

欧洲对印度柴油的“抢购潮”是市场供需缺口与利润空间共同作用的结果。眼下正值欧洲炼油厂秋季检修季,荷兰壳牌佩尔尼斯等关键炼油厂为规避2026年1月欧盟对俄原油精炼产品进口禁令,又提前停产检修,导致欧洲本土柴油供应瞬间收紧。两位消息人士透露,预计10月欧洲每日约55万至60万桶的原油加工产能将暂停,高于9月的约40万桶/日。

供应紧张推高了欧洲柴油价格,东西方价差持续拉大。LSEG的定价数据显示,9月柴油东西方价差平均达每吨45美元,较8月的不足30美元大幅攀升,这一价差促使贸易商将柴油运往欧洲。与此同时,海运成本“反向助攻”,下降了约每吨10美元。数据显示,9月下半月,9万吨精炼燃料从印度运往欧洲的运费,从8月底至9月初的400万至420万美元降至325万至350万美元。一涨一降间,套利空间被彻底打开,印度柴油自然成了欧洲市场的“香饽饽”。

而印度恰好接住了这波需求。作为亚洲关键的灵活供应方,印度炼油厂约三分之一的原油来自俄罗斯,如今正开足马力将过剩产能转化为出口优势。Kpler的船运追踪数据显示,9月印度柴油总出口量达近300万吨,创下五年以来最高水平。

《印度快报》指出,印度8月对欧洲的柴油出口量约为26万桶/日,较7月增长近63%,较去年同期增长103%。其中,印度最大私营炼油厂及石油产品出口商信实工业(RIL)成为“主力输出”。8月印度对欧洲的石油产品总出口量也环比增长41%,达到近39.9万桶/日。

不过,印度的“慷慨出口”也给亚洲市场带来了压力。受对欧出口激增影响,亚洲10ppm硫含量柴油的现货溢价已攀升至每桶近1.50美元,为两个月来的最高水平。

英国能源分析公司Vortexa亚太区分析主管马修斯(Ivan Mathew)认为,尽管印度排灯节临近可能导致10月出口环比下降,但当前高企的成品油裂解价差,仍会激励印度以出口为导向的炼油厂为追求利润而提高开工率,出口降幅或十分有限。


印度对欧洲柴油出口量创新高 路透社



当前印度对欧柴油出口的火爆,与欧盟对俄制裁的时间线高度绑定。2023年2月欧盟首次对俄石油产品实施禁运前,欧洲曾掀起一波俄石油“囤货潮”,如今面对即将生效的禁令,欧洲市场正在重演历史,只不过这次的“供应方”变成了印度。

今年7月,欧盟推出新一轮举措,其中包括禁止欧盟运营商从俄罗斯原油中获取、进口或转换成欧盟境内的石油产品,但加拿大、挪威、瑞士、英国和美国除外。该禁令将于2026年1月21日生效。

但尴尬的是,这一禁令的执行细节至今模糊不清。目前,全球炼油厂普遍混合加工多国原油,行业内部人士坦言,仍无法区分精炼燃料是仅使用俄罗斯原油炼制,还是使用其他来源的原油炼制。

更具讽刺意味的是,在欧洲疯狂抢购印度柴油的同时,美国及其部分西方盟友还在持续批评印度大量购买俄油,并称印度借此牟利。面对西方的批评和潜在的禁令影响,印度的态度十分淡定。印方多次否认相关指控,强调进口俄罗斯原油并出口石油产品并无违法之处,有异议的国家完全可以停止从印度进口燃料。

印度石油行业官员更是表示,即便欧洲停止从印度进口所有燃料,其影响也将是暂时的,因为印度仍有其他市场可出口燃料。

一位行业官员表示:“如果欧洲停止从印度购买精炼产品,它仍需从其他地方采购。全球供应有限,因此这项禁令所能起到的作用,只是改变全球各地区之间的燃料流动,这可能会引发短期的轻微混乱。例如,如果欧洲开始从西亚购买更多燃料,那么印度就可以将出口转向那些原本主要由西亚炼油厂供应的市场,依此类推。”

随着禁令生效日的临近,这场围绕石油产品的博弈仍将持续。但无论制裁细则如何落地,强行切断供应终究是一记“回旋镖”,最终为之买单的,或许还是欧洲的企业与民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