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正在考虑强制要求中国在欧洲的投资者向欧洲企业移交技术,以提高欧盟产业的竞争力。彭博社引述消息人士的信息称,这些举措将适用于包括汽车和电池等在内的关键数字行业和制造业,欧盟还会要求投资者使用一定数量的欧盟商品或劳动力。
宁德时代在欧洲有德国、匈牙利和西班牙共三家工厂。图像来源: Martin Schutt/dpa/picture alliance
(德国之声中文网)欧盟贸易专员和丹麦外交大臣表示,欧盟正在研究为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设定先决条件,其中就包括技术转让和专有技术(Know-how)转让。这是一项旨在提升欧盟产业竞争力的新举措。
彭博社引述知情人士的消息称,所涉及的领域包括汽车和电池等在内的关键数字行业和制造业。欧盟还会要求投资企业使用一定数量的欧盟商品或劳动力,并在欧盟境内增加产品的价值。
消息人士还表示,虽然这些预计将于11月实施的规则从技术上讲将适用于所有非欧盟企业,但其目标是防止中国制造业的实力压垮欧洲工业。
路透社报道称,预计欧盟委员会将于年底前就此议题提交一份综合报告。
丹麦外交大臣拉斯穆森(Lars Rasmussen)表示,许多欧洲人认为,只要遵守规则,就能成为赢家。他表示,欧盟在设定条件方面应该借鉴美国和中国的经验。
“如果我们邀请中国投资者进入欧洲,就也必须以某种形式的技术转让为前提,”他说:“我认为我们还没有完成这项讨论,但我们面临着新的形势。”
欧盟认为,中国受益于在华欧洲企业的大规模技术转让,例如利用技术转让作为换取市场准入的条件,或通过强制与中国企业建立合资企业的规则。
“就像欧洲公司在华投资时所做的那样”
欧盟贸易专员谢夫乔维奇(Maros Sefcovic)表示,欧盟欢迎外国投资,但这些投资必须是“真正的投资”。
这意味着这些投资应该在欧盟创造新的就业机会,并涉及技术和知识产权的转让,“就像欧洲公司在华投资时所做的那样”。
谢夫乔维奇表示,欧盟许多国家的部长们已经提出了这些问题,现在轮到欧盟委员会将其转化为具体的原则和提案了。
彭博社指出,欧盟准备效仿北京的保护主义策略推出这一高风险举措,可能会引发强烈反弹,并可能损害欧中双方依然至关重要的贸易关系。
长期以来,中国一直对希望进入其市场的外部企业设定严格的限制。此外,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欧洲和世界其他地区进行了大量投资,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大量技术知识。
外资投资必须伴随技术转让?
欧洲经济持续低迷,增长乏力,投资疲软。其最大的经济体德国表现疲弱。随着欧洲各行各业寻求保护自身商业模式的方法,游说团体一直在呼吁欧盟委员会考虑采取严厉措施,以获取中国在某些技术领域取得优势的技术。
彭博社引述欧洲清洁技术行业组织主管维克多·范·霍恩(Victor van Hoorn)的看法指出,“外资投资,比如电池和其他清洁技术,必须伴随着技术转让和对欧洲劳动力的技能培训。这需要在欧盟层面达成一致”。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周三(10月15日)在回应相关提问时表示,作为原则,中方支持中欧企业基于市场原则开展贸易投资合作,实现互利共赢,反对违反世贸组织规则,强制技术转让,反对干预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反对以提升竞争力为名,采取保护主义歧视性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