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尔街日报:西方退缩 中国正在拯救《巴黎协定》

当地时间11月6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三十次缔约方大会(COP30)在巴西贝伦开幕。美国30年来首次缺席一度引发国际社会担忧,但不少参会人士反而如释重负,毕竟特朗普政府对气候议题的反科学敌意,早已成为全球气候变暖国际合作的障碍。

美国《华尔街日报》7日报道称,各国政府齐聚贝伦参加COP30之际,中国正前所未有地处于谈判中心位置。美媒指出,尽管发展中国家对西方在气候目标上的倒退感到失望,但中国向清洁能源的转型,正帮助维持《巴黎协定》的完整性。

“中国正在拯救《巴黎协定》”,文章以此为题分析道,在协定签署的十年后,西方世界对该协定的政治支持逐渐减弱,但全球清洁能源转型仍在迅猛推进,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中国崛起为清洁技术超级大国所推动的。中国在该行业的大规模制造投资,让清洁能源成本大幅下降,使其有能力与化石燃料竞争。

2015年协定签署时,很少有人预料到中国清洁技术制造商能够如此迅速地达到惊人规模,尤其是在当时并非主流的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和电动汽车领域。

法国油气生产商道达尔能源的首席执行官帕特里克·普亚内(Patrick Pouyanné)说,“十年来,中国已成为清洁技术领域巨擘。”该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者之一。

“我们在2015年时并未真正预见到这一点,但中国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惊叹,”他补充说,“现在哭也没用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对地球也是件好事。”

当地时间11月5日,巴西里约热内卢,COP30召开前夕,气候活动人士在一栋建筑上投射包含巴西总统卢拉和美国总统特朗普肖像的标语,引发路人驻足观看。 IC Photo

作为全球气候变化合作的顶峰,《巴黎协定》获得190多个国家通过,呼吁各国将工业革命以来的全球温升控制在“远低于”2℃,并努力限制在1.5℃左右。

但如今多数分析师认为,1.5℃的温控目标已难以实现。协定签署后全球排放量持续激增,本十年中期以来温室气体浓度仍在上升。去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高出1.55℃,这是年度气温首次突破1.5℃,虽不意味着协定阈值已被打破,但也凸显出剩余调整空间已极为有限。

然而,一些西方政府不仅未加大气候行动力度,反而有所退缩:欧洲和加拿大因气候措施的成本高昂、政治上不受欢迎而望而却步;美国则在特朗普上台后再次退出《巴黎协定》。

就在上个月,特朗普政府还以霸凌胁迫手段,迫使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IMO)推迟了已获航运业支持、旨在削减该行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新规“全球航运净零框架”(NZF)。

不过在美国和欧洲,分析师和投资者仍表示,得益于成本大幅下降,陆上风能、太阳能和电池储能项目,在补贴减少的情况下仍具备竞争力。

报道指出,如今,中国制造商正向全球市场大量供应太阳能电池板、电池和电动汽车,太阳能发电的成本还不到10年前分析师预测的一半。

同时,中国国内大规模部署风电和太阳能发电设施,近年来排放增速已大幅放缓。今年该国燃煤和燃气发电量下降了1.2%。

在中国市场,电动汽车价格已低于燃油车,比亚迪等中国巨头的低价车型正倒逼西方车企降价;而面向汽车和电网级储能的电池产能快速扩张,也大幅压低了这类产品的成本。

对较贫困国家而言,清洁能源成本的大幅下降,正帮助其抵消富裕国家气候融资急剧缩减的负面影响。

去年,在阿塞拜疆巴库举行的COP29上,发达国家同意自2030年起,每年向发展中国家提供3000亿美元资金支持。但数月后,特朗普上任后的首批举措之一,便是下令终止美国所有气候融资。

不过这一影响如今已有所减弱,因为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当前最便宜的电力来源并非煤炭,而是产自中国的太阳能电池板与电池组合。

以印度为例,企业正从中国制造商处订购数千兆瓦的太阳能电池板和电池装机容量,全程没有接受西方一分钱的补贴融资。

“在所有地区,可再生能源技术都展现出相较于传统发电方式的明显成本优势,”能源研究公司伍德麦肯兹的高级分析师艾哈迈德·贾米勒·阿卜杜拉(Ahmed Jameel Abdullah)表示,“全球能源转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速推进。”

值得一提的是,在6日举办的COP30开幕式上,美媒注意到,驶入会场、用于接送各国代表的电动汽车来自中国。

报道认为,巴西选择中国电动汽车作为多国领导人的官方交通工具,传递出一个明确信号:这个拉丁美洲最大国家在转型发展道路、革新经济的进程中,将目光投向中国;而在美国缺席的背景下,这一举措也凸显了中国绿色科技在当地取得的显著成果。

“即使没有美国的政治和技术领导地位,世界也在向前发展,”华盛顿智库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CSIS)高级顾问斯科特·肯尼迪(Scott Kennedy)直言,“巴西选择这些电动汽车,表明还有其他选择。”

电动汽车给巴西城市带来的改变已初见端倪,包括COP30举办地贝伦——这座位于亚马逊河口附近、拥有130万人口的港口城市,过去常受交通拥堵困扰。

《纽约时报》称,峰会开幕前的一个工作日,当地街道车流虽仍密集,但尾气排放量明显减少,道路上点缀着静静行驶的电动车,政要们乘坐中国皮卡组成的车队穿梭市区,电动公交车则在城中运送乘客。

“这项技术正在改变整个世界,”肯尼迪说,“而中国已经迅速进入了这个领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