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日出版的法国各大日报头版新闻重点各有侧重。《费加罗报》聚焦全球市场密切关注人工智能带来的金融泡沫会否引爆金融危机;《解放报》刊出意大利反黑手党作家以及法国反毒活动家的联合专访,对他们在打击毒枭的斗争中所面临的孤立处境表示痛惜;《十字架报》披露出生率下跌对法国社会造成全方位影响;《人道报》则籍独裁者佛朗哥去世50周年之际,揭露西班牙仍需面对社会分裂的现实;《回声报》突出的话题则围绕法国雇主协会及企业领导人针对已获国民议会通过的增税措施的愤怒情绪展开。

Vue aérienne de la ville de Dalian, en Chine. Le CO2, issus en grande partie des émissions de charbon, de pétrole et de gaz compte pour 65% des gaz à effets de serre présents dans l’atmosphère. Getty Images – Jiojio
此外,中日紧张关系继续升级,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海产品,荷兰暂停收购安世半导体(Nexperia)以缓和与中国的紧张关系,以及中国可能提前达成“碳排放达峰”,则是与中国话题相关的报道。
中日紧张关系继续升级: 中国暂停进口日本海产品
《解放报》刊载文章,揭示了中日两国近来展开的外交战。报道指出:日本首相关于可能出兵保护台湾的言论引发中日外交危机。中国准备再次暂停进口日本海产品作为反制措施之一。此前,中国已召见日本大使、发布旅行警告并推迟上映日本电影。
日本媒体周三报道称,中国正准备采取新的贸易报复措施,将暂停进口日本海产品,这是在日本首相就台湾议题发表言论后,中日陷入外交争端以来,中方采取的又一项惩罚性措施。
日本媒体在报道最新的海产品进口暂停措施时,援引政府消息人士的话披露:中国方面表示,之所以采取相关措施,是为了监控来自福岛受损核电站的处理后排放的核废水。不过,此项措施尚未得到中方的确认。
报道指出:2023年日本开始排放处理后的福岛核废水之后,中国采取了全面禁止进口日本水产品的措施。这项禁令实施两年后,不久前刚刚解除。本次再次以福岛核处理水排放引发担忧为由,实施进口禁令,被视为更广泛的外交报复措施。
安世半导体事件出现转折
另外,荷兰在与中国紧张对立数周后,宣布暂停对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强制接管,以示“善意”并缓和与北京的关系。安世半导体由中国企业闻泰科技(Wingtech)控股,荷兰此前以“国家安全”为由,首次动用一项1952年的法律接管公司。此举不仅激怒中国,也给欧洲汽车行业带来巨大压力。
《回声报》指出:安世半导体(Nexperia)事件出现新转折。在与中国持续数周的紧张关系后,荷兰周三宣布:暂停对这家电子元件供应商的接管。
总部位于荷兰奈梅亨的安世半导体(Nexperia)公司于2018年被中国半导体公司闻泰科技收购。9月底,荷兰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首次启动1952年颁布的《商品供应法》,对安世半导体实际了控制。
此举激怒了北京,中方认为:此举违反了市场原则。作为报复,中国禁止该公司产品从中国再出口到欧洲,迅速加剧了地缘政治紧张局势,也令汽车制造商深感不安。安世半导体是欧洲汽车行业主要电子元件供应商。
《回声报》指出:随着中荷关系日益紧张,欧洲汽车行业协会(ACEA)敦促双方尽快找到解决方案,避免生产中断。11月初,北京宣布放宽对安世半导体生产的电子元件出口欧洲的禁令,局势终于有所缓和。
报道引述美国媒体披露的消息指出,这一和解姿态是上个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特朗普达成的贸易协议的一部分。欧盟委员会对这一“令人鼓舞的进展”表示欢迎。
报道强调:此一案例表明了欧洲在规避美国限制措施方面面临的困难。华盛顿以“国家安全”为由,将闻泰科技列入禁止与其进行贸易的科技公司名单,并向荷兰施压,迫使其将安世半导体(Nexperia)的中国负责人赶下台。并在随后决定收购该公司。
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否已达峰值?
此外,《回声报》常驻上海记者发表撰文,揭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正接近历史拐点,可能提前达成“碳排放达峰”,但其气候目标的达成仍面临挑战。
该报记者指出:随着可再生能源的高速发展以及国内经济的放缓,中国的碳排放已持续稳定近18个月。如果此一趋势得以持续,中国可能在2025年底之前达到排放峰值,比官方预期在2030年达峰的承诺提前5年。
然而,鉴于目前的趋势以及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优势,许多专家认为7%至10%的目标过低。与《巴黎协定》确立1.5°C的路径有明显差距。无论如何,中国在降低碳排放强度方面面临挑战,如果不出台新的政策,将难以完成2025年和2030年的“碳强度”下降目标。
报道最后指出:在这样的背景下,气候专家们正热切期盼中国将于明年3月正式通过的第十五个五年计划,希望从中见到有利于气候的新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