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的“无症状感染者”,钟南山有最新判断

不少专家认为,中国现在处于疫情防控“下半场”:要尤其警惕外来输入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

钟南山院士表示,关于中国国内“无症状感染者”的情况,目前了解得很有限:既没有具体数字,也未有详尽研究。但是根据已知的事实,也可以做出一些推断。比如:一般来说,无症状感染者对与其密切接触的人的传染率很高,但是中国近期新冠肺炎新确诊病例数不仅没有上升,反而在不断下降....这可以说明:中国还没有大量的“无症状感染者”。

在这里也要和大家分享一个知识点:所谓新冠病毒“无症状感染者”,其实就是指那些没有临床症状、但呼吸道等标本新冠病毒病原学检测阳性的人。


专家解读:“无症状感染者”为何不是确诊病例?



为什么无症状感染者没有被界定为确诊或疑似患者?无症状感染者是否有传染别人的可能性?对此,中央指导组专家组成员童朝晖在接受央视采访时做出了解答。




记者:为什么无症状感染者没有被界定为确诊或疑似患者?假设这个人核酸阳性了,是否就意味着确诊?

童朝晖:这个里头,我觉得大家可能要鉴别一下。无症状感染者是分两类情况,一类是,他的确是新冠肺炎确诊病人,就是没症状,表现得比较隐蔽。他不发烧,没有呼吸道症状,如果查了CT,可能就有影像学表现。可能在无症状感染者里,会隐藏着真正的确诊病例,我们就要把他甄别出来,把他归为确诊病例。

而真正的无症状感染者,会自始至终只是表现为核酸阳性,没有症状,甚至检测他的CT也没有影像表现,没有符合肺炎的表现。

记者:无症状感染者,究竟有没有被病毒感染,有没有传染别人的可能性?

童朝晖:核酸检测是阳性,说明他体内是有病毒的。我们就得把他先隔离起来观察,然后进行甄别。如果说观察14天,什么也没事,核酸也阴性了,影像也正常,也没出现呼吸道症状,那他属于无症状感染者。

这个部位的核酸检测是阳性,不能判定这个病毒是活病毒还是死病毒,还得根据病毒的培养来判定。我们也不能通过核酸阳性,来判定它的浓度和活性,所以更不能判定其是否有传染性。

记者:核酸的结果为什么会来来回回地反复呢?

童朝晖:我们临床医生不能完全依赖实验室核酸检测。我们前期也分析了核酸检测的问题,比方说试剂盒的稳定性,采样的质量问题,包括它采样的咽拭子、保存试管、保存液等都有要求。采完要运送,它应该保存在零下20度等等这些问题。

再就是,我们实验室之间的质控问题,在不同的实验室之间,它可能阴性的比例、阳性的比例不一样。这样的话,可能会影响到我们采样咽拭子忽阴忽阳。

近日,中央指导组专家、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童朝晖在接受人民日报客户端记者采访时介绍,密切接触者里查出来有无症状感染者都按照严格的隔离观察,直到临床症状、CT影像、核酸转阴以后才会出院,大家应该放心。








钟南山、张文宏敲响双重警钟!

3月29日,据国家卫健委消息:3月2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确诊病例45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44例,本土病例1例(河南1例)。截至3月28日24时,累计报告境外输入确诊病例693例。据报道,3月25日的中欧抗疫视频会上,钟南山院士表示:在全球疫情的背景下,为防止第二波高峰,仍应保持现有的防控措施,同时严格外防输入。

记者就此联系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3月27日,张文宏教授回应:“保持警惕,防控措施要紧,但是方向与第一阶段有不同。”


3月26日,在武汉地铁光谷广场站内,消防员在对安检区域进行消杀。新华社发(王方 摄)



随着我国连续多日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为零,保持现有防控措施是否有必要?钟南山建议保持现有防控,张文宏强调防控措施要紧,双重“警钟”为什么会在此时敲响?


除了严防输入

还有哪些可能的内生风险?



有人认为严防输入就安全了,比如实施境外航班乘客全部隔离等措施就可高枕无忧,但相关专家表示仍存在可能的内生风险。

美国堪萨斯大学医学院教授董亚峰认为,“只需严防输入”的观点是片面的。他解释,目前疫情防控确实是要重点防控“输入型病例”。但二次疫情复发仍然可能由以下情况的国内患者引发:

1)治愈患者病毒转阳:这类病例之前已经有过报道。

2)假阴性病人:由于核酸技术敏感性不够,导致没有检测出来,其实体内还残留着病毒,等体内免疫力下降后,病毒又开始大量复制,从而成为病毒携带和传播者。

3)无症状病毒携带者:已经证实新冠病毒的携带者有不发病,没有任何高烧、肺炎等临床症状的,这些人不排除可能存在。

4)全新的新冠病毒患者:由于目前的病毒溯源工作还没有定论,由于没有找到新冠病毒的起源、中间宿主,理论上不排除再次形成新的病毒携带人或人群。



人类对新冠病毒知之甚少

“达摩斯之剑”高悬

这是一场人类与病毒的较量,截至目前,人类对新冠病毒知之甚少。

“对这个新的病毒性疾病还有很多不认识的地方,还在逐渐积累经验,通过各种研究、临床观察,希望通过大量的数据观察、研究工作,能够逐渐认识新冠病毒的整体特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王贵强说。

例如在对病毒传播途径的认知方面,钟南山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最开始以为新冠病毒是经飞沫传播、接触传播,后来发现在粪便和尿液中也能够分离出来,对它的潜伏期、发病特症等都是在逐步的认识中。可见,人类尚未做到“知己知彼”,仍有一把“达摩斯之剑”高悬,因此不能放松警惕。



什么时候才能恢复自由生活?

那么“达摩斯之剑”什么时候才能消失,如何才能恢复自由生活?

“理论上讲,只有找到治疗新冠病毒的特效药,或有效的新冠病毒疫苗研制成功才能恢复自由的生活状态。”董亚峰说,但这需要很长时间的研发和验证。

就病毒病总体而言,目前并没有特效药。王贵强在此前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只有少数的抗病毒药用于病毒性疾病,而且只是抑制了病毒复制,并没有清除。例如,乙肝病毒也是通过抗病毒、抑制病毒复制使病情稳定,去不了根。艾滋病也是一样,必须通过长期抗病毒治疗控制疾病进展。目前只有丙型肝炎通过抗病毒治疗可以治愈。

而关于新冠病毒治愈效果等情况,相关单位正在组织科研力量进行研究。可见,目前而言,自由的生活还远未到来。


3月26日,在武汉北高速收费站交通卡点,工作人员对乘车人员进行测温。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 摄




当下应如何实施疫情防控

记者:是不是全国人民仍应该减少出门,不聚集?

董亚峰:建议仍然尽量减少出门、聚会。能网上做的就在网上做;不能做的,应该保持人和人之间距离在2米以上;回家后用肥皂洗手+流水冲洗20秒以上;食物要充分加热后再食用。

记者:聚集性场所是否保持停开?

董亚峰:建议继续停开。防止大规模聚集可能导致的点的暴发。

记者:小区继续施行有条件出入?

董亚峰:建议可以自由出入,但做好实名登记的实时监控和记录。一旦发现问题,可以定点隔离、及时就医,同时也可以追溯流行病学史。建议用健康码取代各自小区门禁卡,健康码和个人的所有出行轨迹相连,可快速追踪到潜在的患者。

记者:武汉应不应该全面解除封城

董亚峰:可以解除封城。但要做好健康码的登记和使用工作。人人都有健康码,任何场合的任何出入记录都和健康码相连,保证能实时追踪到每个人的出行轨迹,以便在必要时,可以做到精准防控。



信息技术加持

精准隔离防控需2.0版

现阶段最迫切的是,寻找一种方案既可以达到控制疫情的目的,又可以不影响大家的生活、经济活动。

董亚峰认为,应更充分、有效利用全国联网的健康码系统,使其发挥“精准隔离防控系统”的功能。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健康通行码互认的难点主要是各地疫情防控形势和政策的不同,目前全国低风险县域已占98%,各省份正在按照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和内容要求,加快向全国一体化平台汇聚。

“在全国联网的基础上,精准隔离防控应做到对个人行动轨迹的实时追踪,基于个人新冠病毒感染状态的数据,除了‘绿码行,红、黄码停’的标准,人的通行不应再受限。”董亚峰说,这将最大限度方便人们的生活。

信息技术加持,精准隔离防控仍旧贯彻落实“早发现、早隔离、早报告、早治疗”的要求。但要做到“四早”,目前的系统缺乏与检测中心、隔离场所、收治医疗机构的关联。

“应将新冠病毒检测实验中心、快速收治可疑患者的观察场所、快速收治新的新冠病毒患者医院纳入到快速反应及网络系统中。一旦发现有症状患者,马上调动检测、收治、诊疗等机构,做到‘牵一发动全身’,最快控制疫情蔓延。”董亚峰解释,但目前这部分的工作还是在靠社区工作人员人工完成,缺乏效率,也很容易造成信息不对称。

董亚峰建议,国家应建立整体数据中心系统,将出行数据、感染数据、检测场所数据、收治场所数据、诊疗机构数据统一收集、指挥、调度,实现“一旦发现、秒级反应”的健康码系统的2.0版本。

实现精准隔离防控,就是通过对感染者实现最大的精准,以换取普通公众最大的自由。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