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评人士称,美国总统特朗普计划对H-1B签证项目收取10万美元申请费的做法,这将极大地抑制美国经济,美国大学、非营利组织和科技初创企业都将受到极大影响。

美国总统特朗普上周五(9月19日)提议对H-1B外国工人签证项目收取10万美元的申请费,此举引发美国科技行业和高校的担忧,他们纷纷试图了解此举可能带来的影响。
特朗普称,H-1B签证被滥用,“用低薪、低技能的外国劳动力取代美国工人”,“系统性地滥用该计划已经损害了我们的经济和国家安全”。

自1990年推出以来,H-1B签证主要用于为科技行业提供高技能的外国工人。每年被批准的H-1B名额数量有限。
目前的名额限制为6.5万个。另外,对于在美国院校获得硕士或以上学位的外国人还有2万个名额。
目前,“计算机相关”领域占所有持该签证人员的三分之二左右。
特朗普的提议对美国经济有何直接影响?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克莱门斯(Michael A. Clemens)在接受德国之声采访时表示:“人们仍在琢磨这项极其仓促和令人震惊的政策究竟意味着什么。”
特朗普最初的声明并未明确说明,这笔费用是现有签证持有者每次重新入境美国时都适用,还是适用于续签或现有签证持有者。
尽管白宫新闻秘书莱维特后来表示,这项收费只是一次性申请费,而且不适用于现有签证持有者,但她的解释似乎与商务部长霍卢特尼克的说法相矛盾,后者上周表示该费用将每年收取一次。
不过,无论最终的实施方法如何,经济学家们对其直接影响都感到相当沮丧。
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教授克莱门斯表示,潜在的人才流失将对美国经济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美国无党派组织美国移民委员会(American Immigration Council)执行董事罗宾斯(Jeremy Robbins)告诉德国之声,他预计如果该计划生效,大型跨国公司会立即将业务迁往其他地区。
“我们将看到它极大地削弱我们在人工智能和量子计算等关键经济和国家安全行业的能力,”罗宾斯并补充说,“世界各地许多想要来这里创新的人才将开始寻找其他地方就业。”
谁受到的影响最大?
克莱门斯说,目前大学和非营利组织占H-1B签证发放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但这些机构组织基本上无力支付如此高昂的费用来招聘员工。
这意味着“任何大学聘请外籍教师以吸引最优秀、最聪明的研究人员的能力都将受到巨大打击”,并且“任何非政府组织聘用此类人才的能力都将荡然无存”。
还有一些专业人士批评这一政策将对初创企业和小型科技公司产生不利影响。
初创公司“孵化器”Y Combinator首席执行官加里·谭(Garry Tan)在X上写道,这一决定“给初创企业带来了沉重打击”。“在人工智能竞赛中,我们却告诉建设者们到别处去建设。我们需要美国的小科技公司来赢得胜利,而不是10万美元的收费站。”
特朗普提出的这项要求具有合法性吗?
白宫声称H-1B签证制度被滥用,损害了美国工人的利益。
美国移民委员会执行董事罗宾斯认为该制度需要改革。该制度成形于20世纪80年代末,现在需要根据现代经济进行升级,尤其要关注企业如何使用该制度以及哪些行业适用该制度。
他认为,对美国工人的保护“可能并未达到应有的水平”。
他告诉德国之声:“这就是为什么我认为像我们这样的一些组织一直大力支持改革H-1B签证制度,确保其作用在于吸引人才,而不是寻找廉价工人。”
然而,他也表示,即使在“不完善”的状态下,研究也不断证明,该签证制度“能够创造就业机会,推动创新,并对美国经济做出巨大贡献”。
罗宾斯认为,美国科技工作者“并未因该计划而受到不利影响”,因为美国高技能科技工作者的失业率“在过去10到15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一直处于极低的水平,在2%左右”。
克莱门斯表示,该计划的滥用现象“确实存在”。但他补充说,目前已有相关法规来应对这一问题。
他强调,不能因此就把所有移民都拒之门外并对他们处以天文数字般的罚款。
长期后果将会如何?
专家们一致认为,如果特朗普政府继续执行10万美元的签证申请费,从长远来看,这将损害美国的经济创新。
克莱门斯表示,H1B签证的持有者无论走到哪里,都会创造更多的专利,催生更多高增长、风险投资支持的初创公司,并激发当地的经济活力。
美国移民委员会执行董事罗宾斯说,美国“最大的优势”之一就是它“比其他任何国家都更吸引世界各地的人才”。如果这一优势不在了,“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举动”。
美印贸易争端的新战场:H-1B身份

H-1B身份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和印度之间的服务贸易争拗,只不过把其他移民和留学生卷了进来而已。
文 | 李瀚明
特朗普9月19日一嘴“H-1B 每人加收10万美元”的发言,在美国移民留学的圈子里实在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由于最开始时政策实在语焉不详,亚马逊等各大公司的律师为求稳妥,要求员工务必在9月21日的大限前赶回美国。这搞得在海外出差或休假的打工人社群人心惶惶——大家纷纷扔下手上的事情,急急忙忙从外地赶回美国,导致赴美机票的价格急涨,社交媒体上一时哀鸿遍野。
为了理清楚H-1B事件的来龙和去脉,我们一如既往从介绍美国的非移民工作身份体系开始。美国的非移民工作身份(H 身份)涵盖两个层次——对学历和收入有要求的 H-1B“人才”身份和对学历和收入要求不高,主要起到临时引进劳动力作用的H-2身份。除了非移民工作身份以外,也有涉及到职业移民的EB-1/2/3等职业移民类型;同时,我们上一篇讲现代的文章说到,除了H-1B身份以外,有志在美国发展的人,还可以选择L-1身份和O-1身份等其它附有工作许可的身份类型赴美。
单就H-1B身份而言,美国现在对H-1B身份设有营利机构每年可新引进8.5万人的规模;带上非营利机构的人数,每年可新引进10万人左右。由于H-1B身份实行3 +3模式(首次批准三年,续期再给三年),期满需要离开美国至少一年后重新抽签,因此全美大约有60万人(不计因等待I-485而一年一续H-1B的人)持有有效的H-1B身份,每年有约40万人(10 万人新申请+10万人续签+20万人转职、一年一续等)提出申请。而在这每年40万申请中,又有四分之三左右是印度人;而中国人只占12%左右,其它国家加起来,也就13%。

因此,H-1B身份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美国和印度之间的服务贸易争拗,只不过把中国留学生卷了进来而已:外国人在美工作带来的侨汇(汇回母国的赡家款),就是美国进口外国劳动力的逆差。
那么印度何以能够如此充分地利用H-1B签证呢?主要有几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是有雇主的配合。要想申请H-1B必须有雇主给你作保,前置条件是获得雇主的录用通知(即 Offer)。但是,如果接触不上雇主,那就拿不到录用,更别提签证了。
中国人(或者其他国家的人)首次申请时为了拿到录用,往往走的是“校招”的路线——先以F-1身份来美读书,毕业后面试美国公司,获得录用后以F-1 OPT身份全职在美国“实习” 1 年(理工科 STEM 学生可获额外2年);在 F-1 OPT期间如果抽签成功,就会通过身份调整(Adjustment of Status,下称 AoS,体现为获批 I-797A 表)转为为期六年的 H-1B(首次批准3年,其后可续签3年)。
但是,以印度人均GDP2700美元(约中国五分之一)的水平,一方面印度人确实希望到美国讨生活过好日子,另一方面国际学生要给美国交学费也实在不容易,经济上很难承受。
万幸的是“天无绝人之路”,美国法律给印度人还是开了一条路子。除了为已经在美国境内的人申请H-1B外,企业也可以从海外直接招聘人才并为他们申请H-1B。这种情况下,移民局会通过领事处理(Consular Processing,下称 CP,体现为获批 I-797B表),要求获聘者在前往美国前凭表到驻外使领馆申请签证,获批后方可入美工作。因此,如果我可以直接在外国见到美国的用人单位并且拿到录用,就可以直接在外国申请担保,不需要给美国“交学费”了。
读者朋友们不要忘记,印度人均GDP低,对企业主而言不一定是坏事——这意味着劳动力人力成本便宜呀!既然美国法律指了这条路子,那我在美国开一家公司,去印度面试人,面试过了就给人办H-1B带到美国来就好了嘛!
这个思路就是今天我们所知的“印度外包”。印度外包公司除了在印度承揽美国人的生意以外,对于一些必须要在美国完成的工作,也会通过H-1B将人送到美国去。由于外包公司已经形成了成体系的“产业链”工作模式,因此在世界各国中占多数也不奇怪。
如果算到H-1B很大程度上涉及印度对美的劳务输出这一点的话,就不难理解这10万美元的用意了。H-1B签证一次六年,按照最低年薪6万美元来算,税前赚了36万美元,相当于要先收28%的“关税”,再扣除个人所得税和生活成本;哪怕是按100万美元年薪计算,也是先收10%的“关税”。
而且,与商品贸易高度复杂,申报种类多样,监管颇有难度不同,每个外国人入境美国都要打指纹,入境者以什么身份入境,有没有交过这十万美元,实在一清二楚;同时,外国劳动者没有投票权,又顾虑失去身份遣返母国,即使提起法律诉讼,也难以激起本国劳动者共鸣,始终孤掌难鸣、势单力薄;即使美国雇主的利益也会受到影响,但雇主也会顾虑引火上身,不愿挺身而出为外国劳动者“仗义执言”。换言之,外国劳动者实在是好捏的甜柿子,不捏两下那不是特朗普的行事风格。
那这就话又说回来了,每张H-1B签证收10万美元,按每年新办10万张签证的场合,一年有100亿美元的收入。不过,相比于美国每年两万多亿美元的赤字,100亿美元实在是杯水车薪;同时,移民手法也不单单是H-1B一种,还有别的方法将劳动力移到美国。因此,未来特朗普必然不会善罢甘休。
第一个观点,是特朗普已经从“对外收税”上尝到了甜头。关税虽然法理上是进口商负担,但是经济上如果出口商议价权不够,事实上会由出口商以降价的形式承担;同理,虽然这10万美元特朗普说是雇主(进口商)负担,但是由于印度劳动力议价权不够,最终雇主会通过降低工资事实上将此改为由雇员承担。因此,最好的结果,就是外国人没有议价权,默默吃下关税,美国人生活不受影响;最坏的结果,也就是外国人有议价权,美国人民默默吃下关税,特朗普也保全了面子。这是一招进则利益无穷,退则毫无损失的路,必然会在未来多次“故伎重演”。
因此,第二个观点是特朗普不会废除H-1B工作签证。对他而言,只有当美国从中国购买商品的时候,中国商品的关税才能收得上来;只有当仍然有人想以H-1B签证赴美工作,才能收到这每一个人10万美元的“提成”;只有当仍然有人想移民美国,特朗普的“金卡”才能卖得出去。斗而不破,才是精髓;真的破了,这税就收不上来了。
第三个观点,是这些规定最终会螺旋式上升,最终扩散到其他工作签证类别(例如L-1和O-1)甚至绿卡职业移民类别(EB),从而堵上所有的“漏洞”。在之前关税的例子中,小包禁令从中国扩大到全世界,就是例子。同理,如果H-1B签证需要额外费用,那企业可以通过先在印度子公司雇佣一年,再跨国调动到美国公司的形式,获得L-1A/B签证;或者也可以通过培养知名度,获得O-1签证,两者都可以绕过H-1B签证的10万美元费用;再比如甚至可以无限制实习(一直用CPT、OPT在美国工作)。特朗普此前放出风声,禁止国际学生重读既有学位(也即不可读完一个硕士再读一个),就是防止无限制实习的做法。
第四个观点,是一旦从没有投票权的移民群体上尝到甜头,移民群体的生活会迅速恶化。可以想见的是,在特朗普不敢对内加税,柿子只能捡软的捏的背景下,未来移民美国必然会遇到更多“掏钱”的场合。但是,贸易商还能灵活处理,移民实在是无路可走。
最终,特朗普势必会将外国人能在美国挣到的所有经济利益(亦即商品贸易和服务贸易)都收上关税,你就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标好了价格”,充满了特朗普特色的雁过拔毛兽走留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