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朗普总统与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在周四会谈结束后。习近平对特朗普说,双方都应避免陷入“相互报复的恶性循环”。 Haiyun Jiang/The New York Times
当习近平在周四结束与特朗普总统的会晤走出会场时,他展现出一种自信的气度——那是一个领导着与美国同等强大国家的领袖才会拥有的自信,一种能够塑造任何协议条款的自信。
通过利用中国在稀土方面近乎垄断的地位以及其对美国大豆的采购能力,习近平从华盛顿赢得了关键让步——降低关税,暂停对中国船只的港口费用,以及推迟美国的出口管制,这些管制原本会阻止更多中国企业获取美国技术。双方都同意延长今年早些时候达成的限制关税的停战协议。
“很明显,他们在运用筹码方面变得越来越大胆,并且乐于收下美国的任何让步,”朱利安·格维尔茨说,他在拜登总统任期内曾担任白宫和国务院的中国政策高级官员。
根据中国政府对习近平在韩国釜山会晤中的讲话内容通报,习近平对特朗普说话时语气几乎像是在上课,他表示,贸易战“近期经历曲折”,应该对双方都有所启示。

习近平周四在韩国釜山与特朗普会晤时的笔记。这位中国领导人表示,贸易战“近期经历曲折”,对双方都应有启示。 Haiyun Jiang/The New York Times
习近平表示:“双方应该算大账,多看合作带来的长远利益,而不应陷入相互报复的恶性循环。”
习近平所说的“曲折”很可能指的是过去几个月,或者将近一年来,双方在关税、制裁和出口管制方面针锋相对的报复性措施。本月早些时候,中国大幅升级措施,通过宣布对稀土——几乎所有现代技术都需要的重要矿物——的销售实施新的全面限制,强化自己的筹码。切断这些供应可能会重创美国工业。
习近平传达的信息似乎是:北京已经证明了自己有能力进行反击,华盛顿最好记住这一点。
南京大学国际关系教授朱锋表示:“在特朗普发动贸易和关税战之后,中国是唯一一个与美国针锋相对的国家。”他指出,中国最大的胜利可能在于,美国今后在对中国实施新措施前会三思而行。
他说:“如果特朗普迫使中国全面实施对稀土的出口管制,那将会是两败俱伤的局面。”
与此同时,习近平似乎也理解特朗普需要什么——一项他可以在国内作为胜利宣传的协议。这一结果使特朗普能够宣称自己为美国农民和企业争取了胜利,尽管中国实际上通过同意购买大豆并暂缓进一步限制稀土出口,基本恢复了之前的状态。
特朗普在登上“空军一号”时挥拳致意,随后在飞机上表示,习近平已经同意采取更多行动,阻止芬太尼前体化学品流入美国。他同时宣布中国承诺将购买更多美国大豆。“我们的农民会非常高兴!”随后他在Truth Social上发文表示。“我想为此感谢习主席!”
在两位领导人会面之后,中国商务部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将暂停实施今年10月宣布的稀土限制措施,为期一年。(声明未提及4月宣布的较早限制措施。)
此外,特朗普表示,他将把自己为迫使中国在阻止芬太尼贩运方面采取更多行动而对中国商品征收的20%关税削减一半。他说,周四宣布的减税措施将把对中国商品的整体关税从57%左右降至约47%。中国商务部也表示,双方同意将原定于11月10日到期的限制加征关税的停火协议延长一年。
一些专家表示,中国在这场贸易战中不可避免地占据上风,因为特朗普政府从未有过明确的目标。

习近平率团在会谈中达成三项成果:降低关税、暂停对中国船只征收港口费、推迟实施美国出口管制。 Haiyun Jiang/The New York Times
“我认为这种做法堪称只讲战术不论战略,”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曾在中情局从事中国政治分析工作的乔纳森·茨津说。
“表面上,目标是解决长期困扰双边关系的一些实质性贸易问题。但实际上,中方成功地引导特朗普政府玩起了‘打地鼠’游戏,”茨津说。
不过,北京可能做出了一个让步,中国对会谈的官方通报中并未提及台湾这个北京声称拥有主权的岛屿民主政体。这通常是中美领导人会晤时中方必谈议题,旨在要求美方减少对台湾的支持。
周四达成的协议可能意味着,紧张的美中关系至少暂时迎来一段平静期。特朗普表示,两位领导人还讨论了“共同努力”结束乌克兰战争。他表示,他将在明年4月访问中国,随后习近平将访问美国。
习近平也通过呼应特朗普的国内议程来迎合其注重私人关系的执政风格,他表示,他相信中国的发展“同特朗普总统要实现的‘让美国再次伟大’是并行不悖的”。而特朗普则恭维习近平,称他是“一个伟大国家的伟大领导人”以及“一位伟大的朋友”。
“这是一种个人化的外交风格,很契合两位领导人的天性,”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专注中国经济问题的研究员莉茨·C·李说。“目前,这些善意举动似乎为一个受控的稳定期定下了基调。”
不过,周四取得的任何进展都可能因任何一方被解读为违反协议的举动而轻易瓦解。上个月达成的一项协议就险些夭折,当时美国扩大了禁止获得美国技术的公司范围,这将影响许多中国企业。随后中国宣布了对稀土的出口管制。这促使特朗普威胁取消周四的会晤,并扬言启动新一轮对华加征关税。
由于缺乏最终协议,目前的缓和状态将持续多长时间仍是未知数。
“或许是我看过太多次类似局面已变得麻木,但这些议题既比较容易出现反复,也很容易被用来指责对方没有诚意,”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教授庄嘉颖这样评价此次贸易休战态势。

特朗普周四离开釜山前,习近平呼应了前者“让美国再次伟大”的愿景。 Haiyun Jiang/The New York Times
周四取得的进展有可能会被特朗普在会晤即将举行之前宣布的一项声明压过风头。他表示,美国将重启时隔三十多年的核试验。但特朗普在“空军一号”上的表态似乎暗示,这一举动并非针对中国,而分析人士表示,尚不清楚习近平是否会将其视为挑衅。
中国的专家表示,更重要的是,美国总统正专注于与中国合作。
复旦大学的中美问题专家信强表示:“一旦特朗普真的想达成什么事,如果他想往东,他的下属就不敢往西,”
 特朗普向习近平作出重大让步:暂停扩大出口管制

特朗普政府同意暂停一项新规,该规定原本将限制与被视为国家安全威胁的外国公司进行贸易。 Gilles Sabrie for The New York Times
特朗普总统与中国领导人在周三韩国会晤中达成的让步并没有推动美中关系向前发展,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让局势退回到此前的贸易休战状态。
特朗普同意撤销部分加征的关税,并暂缓对中国船舶征收的新费用。中国则承诺暂缓实施10月颁布的稀土管制措施,恢复采购美国大豆,并新增了严管芬太尼前体化学品出口的承诺。
但美方的一项政策逆转因开创先例尤为引人注目。特朗普政府已同意暂停实施一项扩大对华技术限制的规定,为期一年。这项仅出台四周的规定原本旨在扩大“实体清单”(针对威胁国家安全的外国企业的贸易黑名单)的覆盖范围。
前政府官员与分析人士在周四指出,此举似乎是美国首次在贸易谈判中对国家安全相关技术的管控作出让步。他们称,这对中方而言可能是一次重大突破,因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希望就这类被称为“出口管制”的措施与美国展开谈判。
曾在乔治·W·布什政府担任出口管制官员的克里斯托弗·帕迪利亚表示,这是美国政策的重大转变。他透露历届美国政府与中方谈判时,中国官员都不断要求放宽出口管制措施。
“我们当时都有标准回应口径,第一条就是:‘这是国家安全问题,不会在贸易谈判中讨论’,”帕迪利亚补充道。
他还说:“出口管制如今成了可被拿来交易的筹码。这是在抛弃几十年来的惯例。”
咨询公司亚洲集团负责人、前共和党参议员本·萨斯的国家安全顾问布雷特·费特利赞同此观点,认为北京在此次峰会中成功实现了其长期目标——将以国家安全为重点的出口管制与更广泛的贸易谈判做捆绑。
费特利说:“科技竞争如今已成为定义美中关系的核心,而在这一点上,习近平主席赢得了美国方面的重大让步。”
不过特朗普政府似乎并未在出口管制问题上作出某些批评人士担忧的更大让步。周三前往韩国途中,特朗普曾暗示将与中国领导人讨论英伟达Blackwell尖端芯片的销售事宜,这一提议随即遭到两党议员的强烈反对。
许多商业团体对美中关系恢复稳定表示欢迎,认为这将促进贸易和经济的增长。但一些分析人士指出,鉴于中国掌握着关键矿产的命脉,特朗普政府除了放宽技术管制外几无选择。去年12月,北京首次对稀土矿物出口实施限制;之后在今年4月和10月又进一步升级管控措施,以回应特朗普的贸易战。
中国在稀土矿产的开采加工及磁体制造领域占据主导地位,这些材料广泛应用于电池与电机之中。中国的管制措施严重冲击全球汽车、航空、军工及半导体产业的供应链,一些企业被迫暂停生产。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曾称这些限制措施是“对准整个自由世界供应链与产业基础的火箭筒”。
随着今秋美中关系再度紧张,业内高管表示,矿物和磁体的供应已再度出现短缺。
有分析认为,中国限制稀土出口的决定,实属对美国技术管制的自然反应——美国使用类似的全球许可制度来限制中国获取先进芯片。这些分析人士指出,在作为被限制的对象多年之后,中国必然寻求建立自己的强力管控系统。
咨询公司Minerva Technology Futures战略主管艾米丽·本森表示,美国似乎没有料到其他国家会效仿其建立类似管制体系,这“着实令人诧异”。但“这不过是时间问题”,她说。
也有人指责特朗普政府的对华行为失当。他们认为,正是今春特朗普激进的关税威胁为中国提供了试验新手段的契机,而美国政府缺乏连贯战略,更是让中国有机可乘,得以推进其长期谋求的改变。
今年4月,特朗普推出高额关税后,中国实施了稀土出口限制;随后两国在5月于日内瓦达成一项贸易战临时停战协议。但就在会谈次日,美国商务部发布了新规,宣布在全球任何地方使用中国科技企业华为制造的人工智能芯片都将被视为违反出口管制规定。此举激怒了中国,促使其再次收紧稀土出口。
今夏,两国在欧洲的几个首都举行了一系列会谈,试图稳定关系。但9月特朗普与习近平通话后不久,美国出台新规,将“实体清单”的限制范围扩大至控股子公司,再次引发中方强烈反弹。10月,北京宣布对稀土矿产及其制成品实施广泛的全球贸易管制。
中国官员称,美国的措施(例如50%实体清单规则)违反了此前双边会谈达成的共识。一些美国官员对商务部在时机选择与统筹协调方面的失误表示不满。但在公开场合,美国仍坚持表示,从未承诺暂停实施出口管制措施。
在上周接受CNBC采访时,美国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表示,中方“不断提出各种说法,其真正意图是对世界经济实施控制”。
他说:“他们在利用其它的一切作为借口。”美国曾承诺通过降低关税换取中国保证稀土自由流通,他补充道,“我们履行了承诺,而中方却未信守诺言。”
在总统与习近平会晤之后,美国一方似乎作出了更为明确的让步。白宫发言人周四证实,美国已同意暂缓将实体清单适用范围扩大至控股子公司,有效期一年。
此举受到部分人士欢迎。此前科技企业高管及游说团体曾批评“50%规则”,称其要求的尽职调查标准过于严苛甚至无法实现。
该规则极大拓展了实体清单的管辖范围,导致部分企业的贸易陷入停滞。根据专门分析中国数据的Wirescreen平台统计,此规则使实体清单涉及的中国相关实体从约1300家激增至逾2万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