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从最新一幕说起。
本周,乐聚机器人(18.670, 0.40, 2.19%)宣布完成近15亿元Pre-IPO轮融资。这家成长于深圳的机器人独角兽公司,身后集结了一支哈工大校友队伍——董事长兼CTO冷晓琨、CEO常琳、COO安子威三位联合创始人都来自哈工大。
这是一抹缩影。早些时候,同样来自哈工大的卧安机器人、斯坦德机器人相继递表港交所。与此同时,今年机器人公司融资火爆,不少哈工大系创业公司排队宣布融资。
犹记得一个月前,深创投党委书记、董事长左丁带队到哈尔滨工业大学调研,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硬科技时代下,这所中国最北端的985高校正在源源不断地输送硬核创业者。
哈工大90后
融资15亿,要IPO了
初春,一个叫“夸父”的机器人在北京街头进行两会采访,迅速走红。这一款身高1.66米、奔跑速度超过每小时7公里的全尺寸人形机器人,源自一位哈尔滨工业大学的90后——冷晓琨。
1992年出生于山东潍坊,冷晓琨从小就对机器人着迷。初中时,他加入机器人兴趣小组,高中被保送哈工大,一路读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博士,并在学校担任研究员。
自己做机器人的想法就在这时萌生。于是,冷晓琨叫上几位师兄弟,一个初级团队在哈尔滨诞生。直到2016年,冷晓琨决定带团队南下深圳,乐聚机器人就此落地。
成立半年,乐聚宣布拿到松禾资本千万级别的天使轮融资。2017年又拿下深创投、腾讯的千万元A轮融资。一年后,冷晓琨带领团队开启第一代高动态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夸父”的研发。
此后几年里,机器人赛道火热起来。乐聚在2019年和2023年接连完成B轮、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腾讯投资、深报一本、洪泰基金、玖兆投资、金雅福投资等,跻身独角兽行列。
迄今,乐聚团队已推出包括Kuavo、Aelos、Roban等一批机器人,应用于工业智造、商业服务、科研教育等。尤其2018年,Aelos机器人在平昌冬奥会“北京 8 分钟”亮相,一鸣惊人;2025年,新一代“夸父”爆红。

最新一幕,则是乐聚宣布完成近15亿元Pre-IPO轮融资,投资方阵容浮现——
包括深投控资本、深圳龙华资本、前海基础投资、石景山产业基金、东方精工(17.720, 0.47, 2.72%)、拓普集团(70.650, 1.94, 2.82%)、中信金石、中证投资、道禾长期投资、盛奕资本、联新资本、探针创投、合肥产投、玖兆投资及中美绿色基金联合投资。
IPO的脚步越来越近。稍早些,公司已完成股份制改造,乐聚(深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已经变更为乐聚智能(深圳)股份有限公司,这位90后开始踏上IPO之路。
一个机器人军团崛起
开始排队IPO
纵览当下机器人江湖,哈工大学子的身影层层叠叠。
今年6月,卧安机器人正式向港交所递交IPO申请,迈向“AI具身机器人第一股”,背后是哈工大2011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李志晨,以及他的同届校友潘阳。
同样地,李志晨在哈工大求学期间就接触到了机器人,还在大学创新设计比赛中获奖。此后留学回国,李志晨找到潘阳,在2015年南下深圳创立卧安机器人,现在走到IPO门前。
另一位正在港交所闯关的是90后校友王永锟。来自黑龙江鹤岗,王永锟在2009年考入哈工大王牌专业控制科学与工程,自此开始机器人研发,本科期间曾担任哈工大竞技机器人队队长。
2016年,王永锟和四位哈工大同学从深圳一间废弃厂房起步,斯坦德机器人就此创立。今年6月,斯坦德机器人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拟通过18C特专科技章节上市。
更早一些,还有走向科创板的手术机器人独角兽——思哲睿。2013年,哈工大机电工程学院教授杜志江离职创业,与几位同事一同创立思哲睿。穿透下来,哈工大旗下子公司还间接持有思哲睿的股份。
如今,哈工大的机器人军团集体走向IPO敲钟舞台。
除此之外,还在发展中的机器人公司也有一串长长的名单——
协作机器人法奥意威由两位80后哈工大校友联手创立;哈工大攻读自动化专业的石金博联合五位同学,创立了工业机器人独角兽李群自动化;还有创立天机机器人和弓叶科技两家机器人企业的莫卓亚;以及玄创机器人的傅喆、博为医疗的靳海洋……
他们都是哈工大学子。
为何是哈工大?
“规格严格,功夫到家。”这一朴实无华的校训,数十年影响着一批又一批哈工大学子。
坐落于中国最北端的黑龙江,1920年哈工大以铁路建筑和电气机械工程起家,新中国成立后被确定为学习国外高等教育办学模式的两所样板大学之一。50年代时,哈工大就以“工程师的摇篮”享誉全国,此后进入国家重点建设的九所大学行列,也就是我们熟知的C9联盟。
作为王牌专业之一,哈工大的机器人工程专业起源于1986年成立的机器人研究所,这也是我国最早开展机器人研究的高校机构之一。
从1985年成功研制中国首台弧焊机器人“华宇-I型”,到后续在点焊机器人、码垛生产线、爬壁机器人等领域持续突破,哈工大逐步构建起一个完整的机器人技术体系,并在空间机器人、微纳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方面有着不少突破性成果,超越国内外诸多头部高校。
2019年,整合此前研究所成果,哈工大机器人工程专业正式设立,作为应对“中国制造2025”战略需求设立的新工科专业。如今,哈工大的机器人研发已经涉及机械、电子、控制、材料、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领域,吸引着无数年轻学子。
斯坦德机器人创始人王永锟曾回忆,当年高考填报志愿时,他无意间看到一则新闻,哈工大的机器人团队在日本亚太大学生机器人竞赛上夺冠。这一幕点燃了他的“机器人梦”,后来进入哈工大,他如愿踏上同一个赛场,拿下中国赛区唯一特等奖。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如今从哈工大走出的机器人创业者不胜枚举。他们往往都被学校浓厚的氛围影响,在校时就已经加入研究室,有了技术成果或拿下国际性大奖,在师友的支持下毅然创业。纵观这些初创团队,“含哈工大率”几乎都已过半。
创投圈有一种说法,哈工大被大家视为“中国机器人的黄埔军校”。
但由于地处非一线城市,哈工大的知名度在客观上还是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曾经有评选“被严重低估”的两所985,结果是——一家是位于合肥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另一家正是哈尔滨工业大学。
是金子总会发光。近几年,硬科技创业大潮兴起,哈工大创业军团留给创投圈深刻印象。当中国迎来一个技术派创业的黄金时代,这些硬核理工科名校开始盛产创业者,生生不息,遍布天南海北。